我們經常把質疑和不信相提並論,好像它們是同一回事。 事實上,它們彼此間雖然有關聯,卻又不盡相同。
威氏聖經字辭註解辭典特別將質疑的動詞形式定義為:「 - - - 腳踏兩條船 - - - 意即不確定何者為是: - - - 小信之人的說法 - - - 焦慮,歸咎於意念上的錯亂狀態,在盼望和恐懼之間
搖擺。」
在同一本字典裡標示,希臘文裡有兩個經常被譯為不信的字,其中一字在英王欽定本的修訂版(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King James translation)裡總是譯為「不順服」。
每當我們細察仇敵這兩個有力的工具時,會看到質疑導致一個人搖擺在兩種看法裡,而不信則導致不順服。
我認為,認清魔鬼企圖用何種伎倆展開攻擊,對我們是有幫助的。我們要對付的究竟是質疑還是不信?
質疑
「 - - - 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?」(列王紀上十八章21節)
我會聽過一個故事,可在質疑方面提供一點亮光。 有一個生病的人對著自己的身體宣告神的話,他引用醫治的經文並且相信自己就要得醫治。當他這麼做時,卻因為一股質疑的想法襲上心頭而遭到中斷。
一段煎熬之後,就在他開始感覺到挫折時,神開啟他的眼目讓他看到屬靈世界的光景。他看到的情形如下:有一個邪靈正在對他說謊,告訴他不可能得醫治的,即使宣告神的話也是枉然。但他同時也看到,每一次他宣告神的話,就會有光芒如利劍般從他口中射出,而邪靈就瑟縮後退。
當神將這異象顯明給他看時,這人才恍然大悟,為何口裡不斷地說出神的話是如此重要。他看到自己的確是有信心,所以邪靈要用質疑來攻擊他。
質疑並非從神而來的。聖經上說,神賜給每一個人一定程度的信心(參考羅馬書十二章3節)。
神已把信心擺在我們心裡,但魔鬼用質疑來攻擊我們,企圖否定我們的信心。
質疑會以思想的形式出現,它與神的話是敵對的。這就是為何明白神的話語是如此重要。我們若認識神的話,就可以在魔鬼向我們施展謊言時明察秋毫。你要知道,牠的謊言是為了竊奪耶穌基督透過祂的死和復活,為我們所買贖的一切寶貴應許。
質疑和不信
「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,因信仍有指望,就得以作多國的父,正如先前所說:『你的後裔將要如此。』他將近百歲的時候,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,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,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,並且仰望神的應240 許,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,反倒因信,心裡得堅固,將榮耀歸給神,且滿心相信,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。」(羅馬書四章18~21節)
每當我進入戰場,明知神的應許卻仍受到質疑和不信的攻擊時,我喜歡用心地讀或是默想以上的經文。
亞伯拉罕已蒙神應許,要賜給他從其本身嫡出的繼承人。 年復一年,亞伯拉罕和撒拉依舊膝下無子。但亞伯拉罕仍堅立在信心中,相信神所說的必定應驗。當他剛強站立時,也受到質疑的想法攻擊,不信的靈迫使他不順服神。
在這種情況下,所謂的不順服可能只是在神鼓勵我們堅持時放棄而已。不順服不單是指違反了十誡,凡漠視主的聲音,或任何對個人所說的話,都是不順服。
亞伯拉罕持續堅定的立場。他持續讚美神,並且將榮耀歸給神。聖經上說,當他如此做時,反倒因信而心裡得堅固。
可見當神告訴或要求我們一些事時,相信和執行的信心是隨著神的話一起出現的。神若期望我們去做一些事,卻不量給我們信心有能力做到,豈不是很荒謬嗎?撒但知道,當我們的心充滿信心時是多麼具有威脅力,所以牠會用質疑和不信來攻擊我們。
並非我們沒有信心,只是撒但企圖以謊言來摧毀我們的信心。 讓我舉個例子,那是當我領受事奉的呼召時所發生的事。 那天早晨與平日無異,惟一不同的是,我在三星期前經歷了聖靈充滿。當時我才剛聽完第一卷教導的錄音帶,由雷 默思侯德(Ray Mossholder)所主講的「跨越至對岸」(Cross Over to the Other Side)。我的心受到攪動,並且詫異有人竟可以單就一節 經文教導了整整一個小時,而且整段的內容都很生動有趣。 當我在整理床鋪時,心中突然興起一股教導神話語的強烈欲望。然後主的話臨到我:「你將走遍各地去教導我的話,以發行大量教導性質的錄音帶作為事工。」
沒有任何現實的理由支持我,使我相信神真的對我說話,或相信我可以做到任何我以為我所聽到的事。我自己裡面也還有許多問題。我實在不像個教導型的人,但「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,叫有智慧的羞愧;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,叫那強壯的羞愧」(哥林多前書一章27節)。「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,人是看外貌,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(撒母耳記上十六章7節)心態如果是正確,神是可以改變肉體的。
雖然沒有任何事實顯示我應該相信,但這股欲望湧上心頭時,我對於主要我做的事卻充滿了信心。當祂呼召時,祂同時也賜下完成工作的欲望、信心和能力。但我也要告訴你,在我裝備和等待的幾年時間裡,魔鬼不時以質疑和不信來攻擊我。 神在祂百姓的心中賜下異夢和異象;剛開始只是像一顆小小的種子。就像婦人懷孕時,她的子宮裡有一顆受精卵,當神對我們說話或有所應許時,我們可以說好像懷了屬靈的身孕一般。在「懷孕」期間,撒但會猛烈出擊,企圖使我們放棄夢想。牠所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質疑,另一個是不信。兩者皆與意志力抗衡。
信心是來自靈裡的產物,是屬靈的力量。仇敵不願我們的心思與靈和好。牠知道當神賜給我們做一件事的信心時,我們就會變得積極,開始不斷地相信真的可以做到,自然就對牠的國度造成嚴重的損害。
繼續行在水面!
「那時,船在海中,因風不順,被浪搖撼。夜裡四更天,耶穌在海面上走,往門徒那裡去。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,就驚慌了,說:『是個鬼怪!』便害怕,喊叫起來。耶穌連忙對他們說:『你們放心,是我,不要 怕!』彼得說:『主,如果是你,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。』耶穌說:『你來吧。』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面上走,要到耶穌那裡去;只因見風甚大,就害 怕,將要沉下去,便喊著說:『主啊,救我!』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,說:『你這小信的人哪,為什麼疑惑呢?』他們上了船,風就住了。」(馬太福音十四章 24 ~ 32節)
我要特別強調最後一節,因為我要你注意仇敵在這段經文中的計謀。彼得在耶穌的命令下踏出船外,去做一件他未會做過的事。事實上,除了耶穌以外,誰也沒做過這樣的事。
這需要信心!
彼得犯了一個錯;他花太多時間定睛在暴風雨上,以致心生恐懼。質疑和不信如大浪壓頂席捲而來,於是他開始往下沉。他向耶穌大聲呼救,祂就來搭救他。但請注意,當彼得一回到船上,暴風雨就止息了。
還記得羅馬書四章18~21節說,當亞伯拉罕想到他無能為力的處境時並沒有動搖?亞伯拉罕知道真實的狀況,但他與彼得不一樣,我不認為他經常想這件事,或成天談論這件事。 你我對於置身的處境可能有所認知,然而我們要刻意讓自己的心專注在積極造就並使信心增強的事上。
亞伯拉罕之所以忙於讚美神、歸榮耀給神的原因就在此。 當我們在情況明顯不利時仍持續做認為對的事,就是榮耀神。 以弗所書六章14節教導我們,在屬靈爭戰時,我們要束緊真理的腰帶。
當你生命中的風暴來襲時,要站穩腳步,仰起臉來如火石般堅硬,定意靠著聖靈而能立穩在船外!一旦你放棄而爬回去得安全的地帶時風暴通常也就止息了。
魔鬼在你的生命中掀起風浪來威嚇你。在風暴中謹記,心思就是戰場。別憑著感覺和想法下決定,要先在靈裡確認。當你這樣做時,便會發現同一個異象自始至終都存在。
不容許任何搖擺
「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應當求那厚賜與衆人,也不斥責人的神,主就必賜給他。只要憑著信心求,一點不疑惑;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風吹動翻騰,這樣的人,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。」(雅各書第一章5~7節)
我的牧師雷克 薛爾頓(Rick Shelton)說了一個故事,當他從神學院畢業而尋求何去何從時,感到十分困惑。神曾經把一個強烈的感動擺在他心中,要他畢業後回到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市(St. Louis),開拓一個地方教會,這也正是他原先的打算。然而就在動身的日期迫近之際,他的口袋裡卻只有大約美金五十元,同行的還有身懷六甲的妻子和一個孩子。他的處境顯然不是很好。
在此抉擇期間,他受到兩個大型事奉機構的延攬邀請,並且提供他優渥的待遇。不僅事奉的機會很吸引人,有幸成為任一機構的一份子都足以使他心滿意足。他考慮的時間愈長,愈覺得困惑。(看來質疑先生已經來拜訪他了,不是嗎?)
他會經很確信自己要做什麼,而今,他卻在抉擇中搖擺。 既然他的處境不利於回聖路易市,接受兩機構之一的聘請就顯得誘人多了,但接受任何一方又都令他感到不平安。最後,他請教提供他工作機會的其中一位牧師,這位牧師很有智慧地說:「去退修吧!找一個安靜的地方,先讓腦筋休息休息。然後看看你的內心深處,看到什麼就去做吧!」
當他照這位牧師的建議去做時,很快就發現,他在內心深處所看到的就是聖路易市的教會。他不知道就手上僅有的資源要如何去開拓一個教會,但他順服地去做了,結果極其美好。 今日的雷克 薛爾頓是密蘇里州聖路易市基督徒生命中心 (Life Christian Center)的創辦人兼主任牧師。最近,基督徒生命中心更成為近三千人聚會的全球性教會。多年來,數千人的生命透過這個教會得到祝福,命運被翻轉。我也在這間教會擔任過五年的助理牧師,而我所事奉的機構「生命真道」(Life in the Word),就是在那一段期間成立的。想一想,當初薛爾頓牧師如果是被他的頭腦而非心來引導,魔鬼透過質疑和不信所偷竊的價值將有多麼驚人!
質疑是一種選擇
「早晨回城的時候,祂餓了,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,就走到跟前;在樹上找不著什麼,不過有葉子,就對樹說:『從今以後,你永不結果子!』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。門徒看見了,便希奇,說:『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?』耶穌回答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若有信心,不疑惑,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,就是對這座山說:『你挪開此地,投在海裡!』也必成就。你們禱告,無論求什麼,只要信,就必得著!』」(馬太福音廿一章18~21節)
當耶穌的門徒覺得稀奇,問他如何能夠單憑一句話就摧毀無花果樹時,祂一針見血地回答他們:「你們若有信心,不疑惑,就能像我一樣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,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。」(參考約翰福音十四章12節)長5
「我們已經從聖經中了解,信心乃是神的恩賜,所以我們都有信心 (參考羅馬書十二章3節)。但質疑是一種選擇,是魔鬼攻擊我們心思的伎倆。
既然想法是可以作選擇的,當質疑造訪時你應該學會分辨,並且向他說:「不了,謝謝。」然後繼續相信神!
選擇權在你!
不信即是不順服
「耶穌和門徒到了衆人那裡,有一個人來見耶穌,跪下,說:『主啊,憐憫我的兒子!他害癲癇的病很苦,屢次跌在火裡,屢次跌在水裡;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,他們卻不能醫治他。』耶穌說:『噯!!這又不信、又悖謬的世代啊,我在你們這裡,要到幾時呢?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?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!』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;從此孩子就痊愈了。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,說:『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?』耶穌說:『是因你們的信心小。』」(馬太福音十七章14~20 節)
記住,不信導致不順服。
耶穌也許已經教過門徒面對此類案例的特定做法,然而他們的不信導致了不順服;因此不能成功。
重點在於任何情況下,不信就如同質疑,兩者都會使我們無法完成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呼召和膏抹。也使我們無法經歷當靈魂平靜安穩在祂裡面時,祂要我們得享的安息。
安息日的安息
「所以,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,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。」(希伯來書四章11節)
假如你把希伯來書第四章讀完,便會發現裡面談到另有一「安息日」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。在舊約,安息日被視為休息的日子。在新約,安息日的安息是指屬靈的安歇處。我們可以拒絕憂慮和不安,這是每位信主之人都享有的特權。身為基 督徒,你我都可以進入神所預備的安息。
經由仔細地觀察,希伯來書四章11節指出,除非透過相信,我們無法進入安息,不信和不順服會導致我們錯失安息的權益。不信使我們停留在「曠野的生活」中,但耶穌提供了一個永久的安息之處,惟有過一個倚靠信心的生活才能居住在其中。
本於信,以至於信
「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,這義是本於信,以至於信,如經上所記: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』」(羅馬新書一章17節)
我記得一個事件,可以很清楚地把這個觀點闡明出來。 一天傍晚,我繞著自家的房子走,想做一點家事,當時我很不快樂。我絲毫沒有喜樂 - - - 心中沒有一點平安。我不斷地問神:「我究竟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?」我經常有這種感覺,而我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。我一直努力遵行與耶穌同行時所學到的一切,但其中顯然缺少了什麼。
就在那一刻,電話鈴響了起來,我在接聽時一面說,一面用拇指滑過一盒別人送我的經句卡。我從未認真看過這些卡片,只是在講電話的時候隨意翻翻而已。掛了電話後,我決定隨便抽一張出來,看看是否能得到一些激勵。
「我一抽就抽出羅馬書十五章13節:「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,因信將諸般的喜樂、平安,充滿你們的心,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,大有盼望!」
我看到了!
所有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質疑和不信。我因為相信魔鬼的謊言而造成自己不快樂。我一直都很消極,無法喜樂平靜,因為我不信。活在不信中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喜樂和平安的。
定意相信神,而非魔鬼!
學習活在因信以至於信中。根據羅馬書一章17節所說,如此神的義才會顯明出來。主不得不向我顯明,我若不能活在因信以至於信中,就會經常從信淪為質疑和不信。也許我會回到信心中一段時間,之後又轉向質疑和不信。我會周而復始地在其中遊走,所以生命中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和不幸。
記住,根據雅各書一章7~8節所說,心懷二意的人,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,這樣的人,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。下定決心不再心懷二意,不要再活在質疑中了!
神為你計畫了豐富美好的生命,別讓撒但透過謊言從你身上把它偷走。反之,你要將各樣的計謀,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,一概攻破了;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他都順服基督」(哥林多後書十章5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