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中的許多痛苦是來自於論斷、批判和懷疑。人與人之間無以數計的關係遭受這類的仇敵摧毀。而心思又再度成為其逞兇的戰場。
像是「我認為 - - - 」這類的想法可以成為魔鬼的工具,而使人感覺到被孤立。人們不喜歡與那些在每件事上都一定要發表意見的人相處。
我曾認識一位婦人,她的丈夫是一個財力雄厚的生意人。 他大部分時候都很安靜,而她卻希望他能多說點話。他的知識很豐富,當他們一同出現在一些場合裡,若有人開始一個話題,而這個話題正好又是他的專長,他大可發表一番真知灼見以增長大家的見聞,而他卻一言不發時,這位太太總是氣呼呼的。
一天晚上,他們兩人赴宴回家後,她開始發難:「那些人說話的時候你怎麼都不開口,把你所知道的告訴他們?你就光坐在那兒,好像什麼都不懂似的!」
「我所知道的他們已經知道了」他答道:「我試著安靜傾聽,讓我可以學到別人所懂的東西。」
我可以想像這正是他何以如此富有的原因。不僅如此,他還很富有智慧!極少懂得賺取財富的人是沒有智慧的,也極少有人不在人際關係中運用智慧而可以擁有朋友。
論斷、堅持己見,和批判,是三種瓦解人際關係的利器。 撒但當然希望我們遭受孤立和拒絕,所以牠會在這三方面攻擊我們。希望本章的內容能幫助我們辨認出錯誤的思想,並且學習如何對付懷疑。
論斷的定義
在威氏新舊約字辭註解辭典裡,被譯為「評斷」(judgment) 的希臘字中,有一個字的部分定義是「關於他人錯誤的定論」,它的相關同義字爲「定罪」(condemnation)。根據同樣資料來源,被譯為「論斷」(judge)的希臘字中,有一個字的部分定義是「評論」,它的相關同義字為「判決」(sentence)。
神是惟一有權利的定罪或判決者,因此,當我們互相論斷時,若以某種形式來說,就是自升為高,且在他人的生命中扮演神的角色。
我不知道對你而言是如何,但這個說法讓我產生一點「出於敬畏神的懼怕」。我的膽子還不小,但我可不打算成為神!這些問題會經是我個性中的主要缺陷,我相信我可以分享神對我的一些教導,成為你的幫助。
批評、評論和論斷彼此間似乎有所關聯,所以我們把這三者放在一起成為一個大主題來討論。
我曾經是個喜歡批評的人,因為我似乎總是看得到對方的短處而非長處。有些人的個性特別傾向於這個缺點,然而有些樂觀的人只看得到生命中「快樂而有趣」的一面,所以他們眞的不太注意煞風景的事。愈是鬱鬱寡歡或是主導性強烈的人,愈是容易一眼就看到短處;一般而言,有這種個性的人通常都不吝於分享關於他們對人的消極評論及觀感。
我們一定要明白,各人對於事情各有一套看法。我們喜歡告訴別人我們的想法,而這正是重點 - - - 我的想法對我來說也許是對的,但對你不盡然是對的,反之亦然。我們當然都知道 「不可偷盜」是對的,沒有人會有爭議,但我在這裡所說的是指,每天都會遭遇到的、千百種並無所謂對錯而只在乎個人抉擇的狀況。這些抉擇是人們在沒有外在干預下有權自行作決定的。
外子和我在許多事上的看法,簡直可說是南轅北轍。如何佈置房子就是其中之一。並不是我們彼此不喜歡對方的選擇,但如果我們一起去買家用品,我們看中的東西似乎永遠不一樣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人。他的意見跟我的一樣好,我的意見相較於他也沒什麼不對,只是我們的意見不同而已。
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明白,戴夫並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,他只不過是和我意見不同而已。理所當然地,我也讓他知道,他不能接受我的意見讓我覺得他大有問題。我的態度顯然造成彼此間許多的摩擦,也傷害了我們的關係。
驕傲:「我」的問題
「我 - - - 對你們各人說,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;要好像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」(羅馬書十二章3節)
論斷和批評的病灶是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- - - 驕傲。當我們裡面的「我」超過應有的份量,就會造成所討論的這些問題。聖經重複地警告我們自高之事的嚴重性。
當我們在某個領域裡表現優異時,是因為神的恩賜使然倘。若我們自高自大,自以為是,會造成我們輕看別人,將他們視為「不如」我們。這種心態和想法最令主厭惡,並且在我們生命中為仇敵開了許多扇門。
敬而遠之
「弟兄們,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,你們屬靈的人,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;又當自己小心,恐怕也被引誘。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人若無有,自己還以為有,就是自欺了。」 (加拉太書六章1~3節)
仔細檢視這段經文,很快就可知道在別人的弱點上我們當如何反應。它為我們應保持的心態設了尺度。我們對於驕傲應該要有一種「敬而遠之」的恐懼,並且於批評以免造成論斷。
你是誰,竟論斷呢?
「你是誰,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?他或站住,或跌倒,自有他的主人在;而且他也必要站住,因為主能使他站住。」(羅馬書十四章4節)
讓我們這樣想吧:當你的鄰居跑來你家門口,開始教訓你應該給你的孩子穿什麼衣服去上學,或是她覺得他們應該修什麼課時,你會有何反應?或者,假如你的鄰居走進門來告訴 「你,她不喜歡你的女傭打掃房子的方式,你會怎麼回答她?
這正是本節經文的重點。每個人都是屬神的,即便有軟弱,祂自有辦法使我們站立起來,並且使我們稱義。個人是向神負責,而非彼此監督;因此,我們不該以批評的方式彼此論斷。
魔鬼不時忙著差遣邪靈在人的意念裡散播論斷批評的思想。我還記得自己以前常坐在公園或購物中心裡,光是一面看著人來人往,一面針對著他們的衣著、髮型、身邊的同伴而在心裡品頭論足一番,就可以讓我樂上好半天。我們很難避免自己不產生意見,但卻不一定要表達出來。我相信,我們更可以成長到不需有那麼多意見,即使有意見也非出於批判。
我常常對自己說:「喬依絲,這不關你的事。」當你不斷思索你的意見直到它變成一種論斷時,嚴重的問題就開始在你心裡醞釀發酵。你愈想,它就愈發地長大,直到你把它表達出來,甚至面對你所論斷的人時也隱藏不住。最後,它就好像在你的人際關係上投了一顆殺傷力十足的炸彈,在屬靈的領域裡亦然。為避免將來的問題,你只要學著說:「這不關我的事。」
在我的家庭裡,論斷和批評是家常便飯,可以說他們是 「陪著我長大」的。或許你也有相同的背景,這種情況就好像是用瘸腿來踢球一樣。我一直嘗試跟神「踢皮球」;我想照祂的方式行事、思考、為人,但我做不到。在我懂得「要改變行為就要先對付內心的堅固營壘」前,我著實過了好幾年可悲的生活。
記住,在你的心態改變之前,你的行為是不會改變的。馬太福音七章1~6節是關於批評、論斷的經典經文之一。當你的心態在這方面出現問題時,讀讀這些經文。不但讀,還要大聲朗誦出來作為兵器,以抵擋企圖在你心思裡築起營壘的魔鬼。 他也許可以操作早已在你內心屹立多年的營壘,,使它啟動。
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,我會分點,分項逐一地提出我的看法。
論斷的種與收起
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,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,也必怎樣被論斷;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。」(馬太福音七章1~2節)
這段經文只是簡單地說明:「人種的是什麼,收的也是什麼。」(加拉太書六章7節)種與收的原則不單只是應用在農業和經濟的範疇,在心理層面上的道理亦相通。就像栽種五穀和投資金錢會有所回收一樣,我們的心態亦然。
我認識的一位牧師說,當他聽到有人以不友善或論斷的方式談論他時,他會自問:「這是他們的栽種,還是我的收成?」有時,我們生命中的收成是自己先栽種在別人身上的。
醫生,救你自己吧!
「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樑木,怎能對你弟兄說:『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』呢?你這假冒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,然後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」 (馬太福音七章3~5節)
魔鬼喜歡讓我們保持忙碌 - - - 忙著在心裡論斷人的錯處如此,我們對自己的錯就視而不見,更無暇對付了。
我們無法改變別人;惟有神可以做到。同樣地,我們也無法改變自己,但我們可以與聖靈同工,讓祂來完成工作。然而,任何得釋放的第一步,都是要去面對主嘗試向我們顯明的事實。
當我們對他人有不當的想法和言論時,通常會被蒙蔽而看不見自己。所以,耶穌命令我們不要著眼在別人的錯處上,因為我們自己也犯了許多的錯。讓神先來對付你,好讓你學會以聖經的原則來幫助弟兄在基督裡成長。
彼此相愛
「不要把聖物給狗,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在豬前,恐怕牠踐踏了珍珠,轉過來咬你們。」(馬太福音七章6節)
我相信這節經文是關乎神所賜給我們的彼此相愛的能力。 神命令我們要彼此相愛,如果你我有能力去做,卻不去行,甚至還批評、論斷人時,我們就是把聖物(愛)丟在狗和豬(邪靈)的前面。我們為牠們開了一扇門,讓牠們踐踏聖物,還轉過來將我們撕成碎片。
我們需要看見「行在愛中」可以保護我們抵擋魔鬼的攻擊。我不相信魔鬼可以對真正行在愛中的人造成什麼傷害。
當我懷有第四個孩子時,我已經是個基督徒了。我受過聖靈的洗,蒙召服事,同時也是個用功讀聖經的學生。我已經學習如何操練得醫治的信心。然而在我懷孕的最初三個月,我卻孕吐得很厲害。我的體重減輕,體力消退,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沙發上,只覺得噁心、疲憊,連動都不能動。
這種情況讓我十分困惑,因為我在前三次的懷孕經歷中感覺都很好。當時我並不太了解神的話語,我有教會的生活,卻不太把信心運用在任何事上。而這一次是在我很熟悉神應許的情況下懷孕的,但我卻很不舒服,再多的禱告和斥責魔鬼的爭戰都沒有挪去我的病痛!
有一天當我躺在床上,聽到後院傳來外子和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的笑聲,我氣急敗壞地問神:「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為什麼我病得這麼嚴重?為什麼我沒有好起來?」
聖靈催促我讀馬太福音第七章。我問主,這些經文對我和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。我一直覺得我應該一遍又一遍地讀。最後,神開啟我的記憶,讓我想起數年前所發生的事件。
我曾經負責主題並教導一個家庭聖經班,其中有一個年輕的女士珍珍一直很認真地參加每一次的課程,直到她懷孕了,後來她就很難固定參與,因為她總是覺得疲憊、不舒服。
那天當我躺在床上,我想起我和另一位姊妹當時是怎麼議論珍的,我們說她「就是不能咬牙撐一撐」,好好地來上聖經課程。我們從未用任何方式幫助她,只是認定她是個弱者,用懷孕作為藉口來遮掩她的懶散和自我放縱。
現在,我的景況與兩年前的珍一樣。神向我顯明,雖然我前三次的懷孕過程很順利,但當我批評,論斷珍時,我向魔鬼敞開了一扇又大又寬的門。我拿了我的珍珠,也就是聖物(我愛珍的能力),在狗和豬身上,現在它們轉過來將我撕成碎片。我要告訴你,當時我很快就悔改了。當我一悔改,立刻恢復健康,身體狀況在剩下的孕期中都十分順利。
從此事件中,我學到一門很重要的功課,就是批評、論斷他人所帶來的危險。我真希望我能說,自此我再也不犯同樣的錯。但很遺憾,我不得不坦承,之後我還犯了很多次相同的錯。 每一次,神都會對付我,為此我深深感恩不已。
我們都會犯錯。我們都有軟弱。聖經上說,我們不能硬著心腸,彼此以批判的靈相待;相反地,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(參考以弗所書四章32節)。
論斷帶來定罪
「你這論斷人的,無論你是誰,也無可推諉。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,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;因你這論斷人的,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。」(羅馬書二章1節)
換句話說,我們所論斷人的事,我們自己也在做。
有一次,神給我一個很好的例子,幫助我了解這個原則。 我正在想,為何有時當我們自己做某些事的時候會義正辭嚴,換成別人做時卻被我們批評得體無完膚。祂說:「喬依絲,你透過有色眼鏡看自己,看別人時卻拿著放大鏡。」
我們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,然而當有人做出與我們所做的相同之事時,我們就顯得很無情。我們願意別人如何對待我們,就得如何待別人(參考馬太福音七章12節),這是最好的生命原則,若是照做將可避免許多的批評論斷。
論斷的意念是消極意念的副產品 - - - 只看到人的缺點卻看不見優點。要積極,別消極!
別人會因你而受益,然而你所得到的益處會更勝於任何人。
保守你的心
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(箴言四章23節)
你若想要湧出生命的泉源,就得保守你的心。
有些想法是信主之人「不能去想的」- - - 論斷和批評即是。神想教導我們的一切,都是為了我們的好處和幸福。跟隨祂的道帶來結實纍纍;跟隨魔鬼的路則帶來敗壞。
從懷疑而起的疑心
「愛是 - - - 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」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7節)
坦白說,要我順服這段經文經常是一個挑戰。我的成長背景讓我生性多疑。事實上,我得到的教導是不該信任任何人,特別是假意對我好的人,這種人通常有其企圖。
除了被教導對人和人的動機必須有所懷疑之外,我還經歷許多對人的失望,它們發生在我成為活躍的基督徒之前,之後亦然。默想愛的構成要素,並且明白愛是凡事相信,對我重新建立心態大有助益。
當你的心思已被毒化,當撒但已在裡面攻城掠地時,你需要根據神的話語而心意更新 - - - 藉由學習和默想(思索,對己喃喃自語,想念)神的話語。
當要想往錯誤的方向發展時,聖靈便會在我們裡面作出提醒。當我的思想充滿對人的懷疑而非對人的愛時,神會對我有所提示。老我的想法是:「如果我信任人,只有被佔便宜的份。」也許是吧,但往後所得的益處卻會遠勝過任何負面的經驗。
信任和忠實能帶來生命中的喜樂,並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臻美好。
疑心會危害整個人際關係,甚至摧毀它。
至終的關鍵是:神的方式大有功效;人的方式則否。神譴責論斷、批評和懷疑,我們也應該如此。愛神所愛,惡神所惡;包容祂所包容的,棄絕祂所棄絕的。
平衡的心態是最好的對策。這並不代表與人的相處不能使用智慧和分辨力。我們並不需要對每個人都袒裎相待,以致人人都有機會壓榨我們。反之,我們也不需要用負面懷疑的眼光去看每一個人,永遠預期別人會來佔我們的便宜。
對神全然相信,對人慎思明辨
「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,有許多人看見祂所行的神蹟,就信了祂的名。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祂知道萬人;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,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。」(約翰福音二章23~25節)
有一次,當我經歷令人失望的教會問題後,神讓我注意到以上的經文。
這段經文是談到耶穌和門徒的關係。裡面說到祂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這並不是說耶穌懷疑或不信任他們,乃是因為祂了解人性(我們都有);祂並不以失去平衡的方式把自己交託給人。
我學到一個好教訓。我在教會裡受到很深的傷害,因為我過度投入一個婦女團契以致失去了平衡。每當我們失衡時就為魔鬼開了一道門。
彼得前書五章8節說:「務要謹守,儆醒。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」
我過度倚賴團契裡的姊妹們,把她們放在專屬神的信任位階裡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有限度的,若超越智慧的考量就會滋生問題,而我們則會從中受到傷害。
永遠將你全然的信任放在神身上。這麼做會為聖靈敞開門,當你越過平衡線時,祂會讓你知道的。
有些人會將懷疑誤認為慎思明辨。有一個聖靈的恩賜被稱為辨別諸靈(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0節)。它能分辨善與惡,並非僅僅辨認出惡而已。懷疑來自未經更新的意念;愼思明辨則來自靈的更新。
為眞恩賜來禱告 - - - 並非假冒聖靈恩賜的屬肉體才幹。分辨的靈會引發禱告的動力,而不是閒話。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若是由辨別諸靈的能力所分辨出來的,它會以屬靈的方式來處理,而非以屬肉體的方式散播問題,甚至把問題更複雜化。
良言使人甘甜而得醫治
「智慧人的心教訓他的口,又使他的嘴增長學問。良言如同蜂房,使心覺甘甜,使骨得醫治。」(箴言十六章23~24 節)
言語和心思如同骨與骨髓 - - - 密不可分(參考希伯來書四章12節)。
我們的心思如同無聲的言語,只有我們自己和主聽得到,但這些思想會影響我們的內在,我們的健康、喜樂和態度。我們心裡所想的經常會脫口而出,不幸的是,這些思想有時會讓我們顯得愚昧。論斷、批評和懷疑絕不會帶來喜樂。
耶穌說,祂來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(參考約翰福音十章10節)!開始以基督的心為心,你將會步入全新的生命領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