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曠野性格之三

「請將一切事情變得容易一點;如果太困難的話,我就做不到!」

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,
也不是離你遠的。
(申命記三十章11節)

這種錯誤的思想態度類似前一章討論的態度'但在神的子民中卻是一個明顯的問題。我認爲値得在本書另闢一章來討論。


這是我在禱告詞中最常聽到信徒表達的藉口。經常有人來找我,請我提供建議並爲他們禱告。當我告訴他們聖經怎麼說,或是我認為聖靈顯明的啓示時,他們的反應是:「我知道那樣做是對的,神也讓我看到同樣的事情。但是喬依絲,那太難了。」


神讓我看到,仇敵試圖將這句話放在信徒的心中,好讓他們放棄。幾年以前,當神向我啓示這個眞理時,祂命令我停止再說事情有多難;祂保證:如果我做到這一點,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容易。


即使當我們決心向前挺進並採取行動時,我們仍花費許多時間去思想及談論「事情有多困難」,以致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。我們若採取積極,而非消極的態度,事情本該容易許多。


當我開始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應該如何生活及行動,並且將它和我的處境比較時,我總是說:「主啊,我願意照祢的方式行,但是好難啊。」神帶領我査考申命記三十章11節,祂說祂

的誡命既不困難,也離我們不遠。


主的誡命對我們之所以不困難,是因爲祂將祂的靈賜給我們,在我們裡面大能地運行,幫助我們做祂要求我們做的事。


保惠師


「我要求父,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飾,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。」(約翰福音十四章16節


當我們試圖倚靠自己、不倚靠神的恩典時,事情就顯得困難。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如果都很容易,我們根本就不需要聖靈的能力來幫助。聖經稱聖靈爲「保惠師」(幫助者)。祂在我們裡面,且隨時與我們同在以幫助我們,讓我們能夠做到憑己力所不能的事 - - - 而且,讓我們能夠輕易做到離了祂就難以完成的事。


容易的道路及困難的道路


「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,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,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;因為神說:『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,就回埃及去。』」(出埃及記十三章17節)


可以確定的是,無論神帶領你往哪裡去,祂都能保守你。


祂絕對不會讓我們受試探過於我們所能受的(參考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)。無論祂的命令是什麼,祂都會負責。我們若學習不斷地倚靠祂,向祂支取所需要的力量,就不會一直活在掙扎

之中。假如你知道神要你去做什麼事,不要因為困難就退縮。當事情變得困難時,多花一些時間親近祂,更加倚靠祂並領受祂更多的恩典(參考希伯來書四章16節)。


恩典是神無條件賜予力量,讓你做到靠自己的能力無法做到的事情。留意這個想法:「我做不到;太難了。」


神有時帶領我們行走困難的道路,'而不走容易的道路,因爲祂在我們裡面動工。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事物若是都如此容易,以致我們可以靠著自己去處理,那麼如何能學會倚靠祂?


神帶領以色列子民行走較困難、較漫長的道路,是因為他們仍然怯懦,而祂必須在他們心裡動工,預備他們去迎接在應許之地將要面對的爭戰。


大部分人認為,進入應許之地表示不會再有爭戰,但這是不對的。如果你讀到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之後,前往佔領應許之地時所發生的事,你會看見他們不斷地爭戰。但是他們贏得了依靠神的力量、遵循神的指示而戰的每一場爭戰。雖然確有較短、較容易的道路,但是神帶領以色列人行走較長、較難的道路,因為祂知道他們尙未預備好要面對進入應許之地後的爭戰。祂擔心當以色列人看到敵人時,他們會逃回埃及,因此祂帶領他們走上較困難的道路,讓他們認識祂是誰,也讓他們知道不能靠自己。


當一個人經歷艱苦時,他的心會想要放棄。撒但知道,如果牠能夠打敗我們的心,牠就能利用我們的經驗打敗我們。那就是爲什麼我們不能灰心、疲累及膽怯的原因。


堅持!


 「我們行善,不可喪志;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就要收成。」(加拉太書六章9節)


灰心喪志意指在思想上放棄。聖靈在我們心中提醒我們不要放棄,因為如果堅持下去,至終將會收成。


想想耶穌。祂在受洗並被聖靈充滿之後,立刻就被聖靈引導到曠野,接受魔鬼的試探。祂沒有埋怨,或因此而氣餒及沮喪。祂沒有消極的想法或話語。祂沒有迷惑,試圖明白爲什麼發生這些事!祂勝利地通過每一次的試探。


當我們的主受試探時,祂並不是在曠野裡漫遊四十晝夜,訴說這件事有多麼困難。祂從天父那裡支取力量,並且得勝而歸(參考路加福音四章1〜13節)。


你能夠想像,耶穌和祂的門徒一面在以色列四境行走、一面談論整體局勢有多麼困難嗎?你是否能想像祂提到下列情況時的感受:十字架的道路有多困難、或是祂如何害怕前面的事、或是每天的生活環境有多麼令人氣餒 - - - 在鄉間行走、無一處可稱之為家、頭頂上沒有屋頂,甚至夜間無床可睡。


在我自己的經驗中,當我四處旅行傳講福音時,我必須學習不去談論這類型事工所包含的困難。我必須學習不去抱怨在陌生的飯店裡過夜、經常在外用餐、每個週末都睡在不同的床

上、遠離家園、和陌生人見面,才剛熟悉就要離開是多麼困難。


你我都擁有基督的心,我們可以用和祂一樣的方法來處理事情:透過「得勝的思想」來預備我們的心 - - - 而不是「放棄的思想」°


痛苦爲成功之母


「基督旣在肉身受苦,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,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,就已經與罪斷絕了。你們存這樣的心,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,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。」(波得前書四章1〜2節)


這段經文教導我們一個度過困難的事物和時間的祕訣。以下是我對這兩節經文的詮釋:


「想想耶穌經歷的每一件事,以及祂如何在肉體上忍受痛苦,這可以幫助你勝過你的困難。裝備你自己,準備面對爭戰;像耶穌一樣地思想,好預備你自己得勝。『我寧可耐心地受苦,也不要不討神喜悦。』因為,如果我在受苦時用基督的心去面對它,我就不再是單單為了取悦自己而活,只做容易的事,逃離一切困難的事。我將可以為了神的旨意而活,而不是靠著我的感覺和屬世的思想。」


「在肉身」是有苦難的,我們若要遵行神的旨意,就必須忍受這些苦難。我的肉體並不見得喜歡旅行佈道的生活方式,但我知道這是神對我的旨意。因此,我必須用正確的思想來裝備自己,否則在我起步之前,就已經先被打敗了。


你的生活中可能有一個人很難相處,但是你知道神要你持守這個關係,不要逃離它。你的肉身受苦- - - 與那個人相處並不容易,但是你可以正確地思想這個環境,好好預備自己。


基督的豐富裡自足


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,或飢餓;或有餘,或缺乏,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秘訣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」(腓立比書四章12~13節)


正確的思想可以装備我們去面對争戰。用錯誤的思想進入争戰當中,就像沒有攜帶武器闖入戰場的前線一樣。我們如果這麼做,是不可能支持太久的。


以色列子民是「抱怨者」,那是令他們將十一天的旅程轉變成飄流四十年的原因之一。他們抱怨一切的困難,埋怨所有的新挑戰- - -他們總是談論事情有多麼困難。他們的性格是:「請把

每件事都弄得容易一點,事情如果太難,我承擔不起!」


最近,我知道有許多信徒是週日戰士、週一抱怨者。週日時,他們和朋友在教會裡高言大志,但是到了週一,亦即「活出眞理」的時刻來臨、他們不需要感動任何人之時,他們會因著最輕微的試煉而喪志。


倘若你是個抱怨者、埋怨者,你必須建立新的思想態度,並說: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,我凡事都能做(參考腓立比書四章13節)。